特征特性:
眼下玉米逐渐进入成熟期,正是农民们最为关心玉米价格的时候。中国乡村之声村友程庆华在微信中给村村留言问:玉米临储价大幅下调到底是怎么回事?
国内玉米市场最近“很受伤”,上周五,2015年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被正式确定为1元每市斤,这也是自2008年玉米临储政策出台以来,价格首度调低。
听说临储价一斤掉了将近1毛3,黑龙江省肇东市安民乡胜安村村民姚振全:“加上种子化肥,9000块钱(每晌成本)下来就不错,现在再一掉价,一晌地就得赔1000到1500块钱。”
贸易商马青春:“价格一直在往低走,实在不行我不挣钱,我不收,低来低走。”
玉米价格降了,但以玉米为原料的加工公司日子也不好过,因为下游产品价格跌得更狠,专用玉米生产赖氨酸的黑龙江成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经理王亚芝:“特别是今年的产品价格太降了,原来7000多,现在4000多块钱。”
本为保证农民种粮收入的临时收储价格为何走低?背后又透露我国农业政策怎样走向?
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主任黄汉权:2000年有段时间粮价很低,特别是2003年有段时间供求紧张。到了2006年,玉米的国家扶持政策力度加大,粮食出现连续增产。未解决农民卖粮难,保护种粮积极性,保障种粮收入,出台了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当市场行情报价低于收储价格时,国家通过中储粮或国有粮食企业把农民手中的粮食收上来。
临储政策出台之初,的确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在粮库工作了20多年,跟粮农打了半辈子交道的黑龙江省肇东市昌五粮库法人代表冷旭东:“之前有不少都不种了,撂荒地,种树种别的,都改了,一直到08年。那阵临储刚出台,我深有感触,农民都排着队,两天三天地卖粮。”
政策提价让粮库“暴饮暴食”,收购可谓是盆满钵满,经济不振又让企业“消化不良”,低价进口粮乘隙而入,让整个玉米产业患上了“产量高、库存高、进口高”严重的“三高”症状。
国投中谷期货有限公司研究部副总经理、研究员杨蕊霞:这几年国内农产品市场,尤其是玉米市场连年丰收,使得国内市场供过于求。虽然过去几年国内临储价格给的比较高,但实际上社会库存积累的很严重,尤其是每年临储收购。过去几年,整个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没有跌下来的原因是,国家一直在临储收购很多玉米,但从去年到今年国家临储库存一直在增加,显然国内市场是过剩的,所以今年上半年,国内期货和现货价格都有大幅度下滑,这是几年以来的大行情。
河南郑州粮食批发商业市场分析师申洪源认为:此次玉米临储价格大大下调是一种“产业自救”的手段。
一是“救农民”。在保障正常的种粮收入前提下,改变他们对国家政策的依赖,改变对“政策价格只能向上不能向下”的预期。这样更利于他们结合市场趋势调整种植品种、改善种植结构。
二是“救企业”。在饲料产业和深加工产业中,玉米原料成本占到7成甚至更高,临储价格的下调无疑是给企业让出了更大的利润空间,以利于企业多收、多存、多用、多销,进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三是“救市场”。只有让政策影响“退居二线”,把市场供需请上主席台前排,才可以更好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政策提醒今年玉米临时收储对入库玉米的质量发展要求严格依照国家标准执行,对于质量不合规定的玉米,将由地方政府负责组织收购。
其中,对于水分含量超过0.5%的要扣量扣价。举个例子,按照今年的临储玉米收购标准和收购价格,如果有1000斤玉米需要交售,水分含量是15%,在不计损耗的情况下,理论售粮收入将是984元。
所以,如果农民朋友希望能将手中玉米卖个好价,首先一点就是尽早晾晒,降低水分。并做好清杂去霉变的工作。“优质才能优价”,这一个道理是不虚的。
庄稼丰收了,农民脸上应该是高兴才是。但是,在黑龙江省肇东市安民乡胜安村,喜迎丰收的村民姚振全心里却满是着急。因为他种了30多亩地玉米,全家5口主要收入来源也就是种玉米,但是现在每天望着玉米地发愁。玉米价格由可能下调,到终于下调,给种粮农民及相关行业带来了深刻影响。
现阶段应该是存储玉米卖得差不多,新玉米还没有上市,市场销售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以往市场会出现阶段性粮源供应紧张,从而出现季节性上涨的行情。但截至目前,国内玉米价格并未出现上涨趋势,且大部分地区玉米价格是持续走低的。
市粮食局:玉米市场行情报价低于农民预期,今年,我市播种玉米673万亩,总产250万吨左右,比去年减少35万吨;平均亩产750斤,比去年减少60斤。今年,国家在东北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收购价格为每市斤1.11元-1.13元,与去年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