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以来,全球农药行业长期处在″危机与发展并存″的形势中。新冠疫情在全世界内迅速扩散引发的供应链问题、通货膨胀的持续走高,叠加近年发生的俄乌冲突、极端气候等因素引发的粮食危机,使得农药行业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另一方面,联合国粮农组织高度预警的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以及全球人口持续不断的增加与可耕地面积有限的矛盾激化,使得国际粮食价格全面走高。高粮价背景下,全球农药需求直线提升。
根据Phillips McDougall发布的正式统计数据,2017年——2021年全球作物用农药市场规模如图1所示:
2017年,是农化行业的关键″转折年″,在此期间,位居全球第一、二梯队的多数跨国巨头均参与了不同程度的并购整合,全球农药工业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回升带动相关基础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天气状况改善等积极影响,全球作物用农药销售额开始回升,增幅达到2.7%。在随后艰难的5年中,全球作物用农药市场销售规模仍然取得了稳步增长。2018年,全球农化巨头进入新一轮补库存周期,需求慢慢地得到释放,全球农用农药市场的销售额为603亿美元,同比增长11%;2019年,亚太、拉美地区是农药需求的主要市场,拉美市场2019年增速高达17.60%。总的来看,2019年与2018年全球农用农药市场规模趋平,农化行业的发展进入低潮期。
2020年新冠疫情全方面爆发,供应链与成本危机、以及作为全球第一大农药国——巴西货币雷亚尔贬值成为影响全球农药市场的重要的因素。该年全球作物用农药销售额为620.4亿美元,同比增长2.7%。而在随后的2021年,原材料流通滞缓、物流仓位的紧张加剧了农化产品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的提升,大宗粮食价格的高位运行,带动了种植者对农化产品的投入积极性。成本与需求的加大逐步传导至农化产品价格,并占据主导地位,带动了市场规模的增加。
以上能够准确的看出,在过去的5年中,世界经济与农化行业形势正发生着跌宕起伏的变化。市场需求和新冠疫情引起的供应链成本冲击,是农化产品量价齐升的主旋律。随着新冠疫情的结束,以及持续预警的粮食安全问题,农化行业又将面临怎样的未来?下面本文将以先正达集团、拜耳、巴斯夫、科迪华、UPL以及富美实等跨国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过去5年间的运营状态进行简要解读,以期为行业带来一些思考。
近五年来,先正达、拜耳等六大跨国企业植保业务营收情况如图2所示。先正达与拜耳在植保产品销售额方面遥遥领先,在过去的5年中稳坐前两把交椅,在2021年也是植保销售额破百亿美元的唯二企业。先正达、科迪华与UPL、富美实维持了持续的增长,而拜耳、巴斯夫在2020年植保业务市场受到了一定的负面波动,但在2021年又重新恢复了增长。
通过对比各企业近五年来的植保业务变更以及销售额增长率,我们不禁会发现几个明显的变化:第一,先正达植保业务销售额于2019年涨幅放缓,但于2021年却出现了井喷式增长;第二,2020年新冠疫情形成的供应链与成本冲击对各大企业之间的影响程度是否是有差异的(拜耳与巴斯夫销售额有明显的下滑,UPL与富美实涨幅放缓);第三,科迪华的植保业务相较来说增长率较为均衡。
2019年,先正达植保业务增长放缓,相比上一年增长率仅为2.1%。从先正达的市场结构来看,我们得知杀菌剂、杀虫剂、种子处理剂的销售额增长率均在3%—8%之间。而除草剂业务,尤其是选择性除草剂销售额下降了7%。历年来先正达的除草剂业务在植保业务结构中都占主导地位,由此使得先正达当年的销售额增长放缓,而其背后的问题大多在于2019年北美恶劣的天气状况推迟了种植季的到来,影响了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东欧部分地区农业信贷环境的不规范也使得该地区的除草剂销量下降。
2021年,先正达植保业务迎来井喷式增长,增长率达到18.7%。其除草剂销售额由37.84亿美元增长至44.62亿美元,涨幅达到17.9%。杀菌剂、杀虫剂增幅也达到了15.1%、15.8%。先正达的核心增长产品大多分布在于除草剂:Callisto系列、Touchdown、Dual、Axial等;杀菌剂:Amistar、Ridomi与Milravis;以及杀虫剂产品:Actara、Durivo、Karate等。举例来说,除草剂Touchdown在拉美和亚太地区的强势增长助推了先正达非选择性除草剂的销售规模,而Milravis作为对抗极端天气影响的创新杀菌剂,在北美和中国市场也增长强劲。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先正达集团继续推进着收购战略,收购了生物制剂公司瓦拉格罗(Valagro),巩固了其在迅速增加的生物制剂市场的地位。2021年,瓦拉格罗生物制剂销售额达到2.22亿美元,同比涨幅282.8%。
相比先正达与科迪华在2020年的植保业务涨幅,拜耳、巴斯夫、UPL与富美实似乎不容乐观。从企业外部经营来看,新冠疫情所致的全球原材料供应紧张、流通渠道不畅、产业链受阻等原因使得企业产能受限。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劳动力成本与短缺问题,使得企业产品结构等受一定的影响。虽然拜耳、巴斯夫、UPL与富美实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采取了企业经营分配的调整战略以及价格成本转移措施,但拜耳与巴斯夫在植保业务方面仍显示了轻微的降幅,而UPL与富美实则呈现了业绩增长率的放缓。
拜耳的植保业务主体是除草剂,在2019—2021年拜耳杀菌剂与杀虫剂市场变化趋于平缓,但除草剂业务在新冠疫情爆发年产生了明显的下降,降幅达7%,而拜耳植保业务销售额总体降幅达3.7%,当前拜耳的主体除草剂产品有有:Roundup, Adengo, Alion, Corvus等。巴斯夫历年除草剂与杀菌剂业务占据植保部门的84%左右,而除草剂与杀菌剂业务体量几近一致,二者市场表现的同减同增是巴斯夫2020年与2021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巴斯夫的主要除草剂产品有有:Basta, Dimethenamid-p,Engenia,Finale等,而主要杀菌剂产品有有:Initium,Metiram,Metrafenone, Revysol等。
UPL与富美实的植保销售额在2020年呈现出增长率的放缓,而在2021年重新迎来大幅度增长。富美实的主体业务在于杀虫剂,即使存在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富美实的杀虫剂业务仍然维持着持续的增长,2020年除草剂业务的下降使得其整体增长幅度有所放缓。富美实的核心产品在于双酰胺类杀虫剂。从2017年至2019年,富美实的两个双酰胺类杀虫剂Rynaxypyr与Cyazypyr销售额大幅度增长45%左右,2021年,富美实杀虫剂的销售额为30.2亿美元,占公司50.45亿美元总销售额的60%,富美实双酰胺类杀虫剂市场体量占据总体市场的89.21%。
UPL的业务核心区域在拉丁美洲,2021年业务体量占比39%,北美、欧洲、印度与别的地方体量大致相近。2021年UPL印度市场由于新冠疫情开始严格封锁,各渠道植保产品库存的增加反而导致了第一季度创纪录的销售额,比2020年初增长20%以上,由此使得UPL在2020—2021财年的总体表现仍然不错,主体品牌包括Ferio、Sweep Power和其他草甘膦产品销量增长,可持续解决方案和新产品也在加速发布。而在2021—2022财年,UPL拉美地区销售额同比增长21%,达到1804亿卢比,巴西地区的除草剂和杀虫剂业务首当其冲。
2019年科迪华成立之初植保业务年销售额为62.56亿美元,2021年为72.53亿美元,年均涨幅达到7.95%。除草剂是科迪华植保业务的主体,这3年以来科迪华植保业务销量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新产品研发的持续渗透,尤其以Enlist®杂草控制体系产品、Rinskor、Arylex除草剂为主,当然,杀虫剂产品Isoclast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迪华植保业务增长的一大核心驱动力是植保产品与其主体转基因种子产品的协作效应。其核心产品之一的Enlist®玉米性状可耐受2,4-D胆碱、草甘膦、草铵膦和FOP除草剂,而与之搭配的Enlist除草剂其挥发性接近于零、物理漂移降低,且应用窗口较宽,也没有截止日期或温度的限制,可用于控制晚季阔叶杂草,以此形式占据市场规模。基于种子、植保产品和数字农业服务的科迪华方案组合,市场影响力正与日俱增,在中国市场已推出30多种、有效成分100多种的植保产品。
2016—2019年,在当时全球农产品价格下降背景下,跨国资本推动国际巨头并购与资源整合,世界种业格局重新洗牌。陶氏杜邦合并,分拆出农业事业部——科迪华,并于 2019 年 6 月在纽交所单独上市。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拜耳收购孟山都,巴斯夫通过收购拜耳剥离出来的种子业务郑重进入全球种子行业,形成以拜耳、科迪华、先正达、巴斯夫为首的四大集团。
2018年6月,拜耳完成对孟山都的收购,同时其原有种子业务出售给了巴斯夫,此次收购奠定了拜耳在全球农业领域的领头羊。2018年,拜耳种子业务经过汇率调整后与2017年基本持平,其中Intacta RR2 PRO™在南美表现优异,玉米种子与性状业务同比增长。孟山都为拜耳带来了绝对领先的种子品牌。
2017年,拜耳的种子销售额为15.03亿欧元,2018年对孟山都收购完成后,种子市场规模直达36.37亿欧元。玉米种子&性状与大豆种子&性状业务均实现了暴涨,涨幅分别达到了185.6%与76.6%。在作物布局上,玉米种子是拜耳主要的业务板块。玉米收入大多数来源于于性状许可费用及种子出售的收益,其中北美是主要市场,其次是南美;在欧洲,拜耳在法国、意大利、匈牙利和德国的主要市场销售常规玉米品种。矮杆玉米种子VTPro系列是拜耳的主要增长点,VTPro4和SmartStax PRO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玉米地下害虫防治方面的产品选择。在随后3年时间内,拜耳玉米种子&性状均保持在50亿欧元左右的市场规模。
大豆种子&性状的核心产品为Intacta 2 XTend转基因大豆,Intacta 2Xtend大豆是孟山都传统耐草甘膦大豆Intacta RR2 Pro的接班产品,它除了具有耐草甘膦性状、抵抗部分鳞翅目害虫的侵袭外,还具有耐麦草畏的特性,是拜耳确保农民生产力的最先进大豆种子技术。转基因种子的新一代研发与更新是近五年来拜耳的核心增长因素。
科迪华于2019年独立上市以来,种子业务销售额为75.9亿美元。经过原有品牌与战略发展的整合,实现了种子业务的大幅扩张。具体而言包括:(1)全球旗舰品牌—先锋;(2)区域品牌,如Dairyland Seeds, Alforex Seeds等;(3)种子零售品牌, 如Mycogen Seeds, Brevant Seeds等。此外对部分品牌寻求授权和分销的机会,如Enlist E3 Soybeans和Alforex Seeds,2021年科迪华种子销售额达到了84.02亿美元。
科迪华种业增涨的核心大豆产品为Enlist 系列大豆,Enlist E3™1大豆代表近30年来种植者首次可扩展的杂草管理替代品,同时科迪华将在所有品牌的大豆组合中提升Enlist E3性状平台,完善技术迭代。而在玉米种子品种培育方面,先锋品牌逐步在美国推出Qrome®玉米产品,并在加拿大进一步拓展。2020年科迪华在美国推出Brevant™种子,提供包括玉米、大豆、向日葵和油菜籽在内的多种种子。
先正达的玉米和大豆种子业务在近五年来呈现着均衡的增涨态势,年均增长率约为7.5%。其中玉米种子是先正达主要的业务板块,2021年玉米收入达到14亿美元,同比增加16.2%。玉米收入大多数来源于于性状许可费用及种子出售的收益,南美和北美是主要市场。先正达拥有全球领先的抗虫转化体和耐除草剂转化体,经多年田间试验验证,先达901三价复合抗虫玉米(ZL)田间高抗草地贪夜蛾及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其他的基本的产品包括有:Agrisure™与Golden Harvest等玉米&大豆品牌,其他大田作物也包括有NK oilseeds系列。
2018年巴斯夫通过收购拜耳剥离出来的种子业务郑重进入全球种子行业,获得的种子业务包括拜耳几乎全部的大豆种子和油菜种子业务,除印度、南非外全球的棉花种子业务、全部的蔬菜种子业务、LibertyLink性状技术、所有上述种子的研发能力及杂交小麦的研发平台。
2021年是巴斯夫种业规模高速增涨的一年,由14.95亿欧元增至16.41亿欧元,涨幅达约9.8%。巴斯夫的典型产品最重要的包含有″300系列″InVigor®油菜品种,有效改善了亩产、抗裂角、抗根肿病等问题;LibertyLink®黄籽油菜,为北美干旱地区的小麦种植者提供新的轮作选择,有效对抗了油菜种植环境的干旱与高温胁迫。e3®棉花的推广也是从种植者追溯到零售商的全价值链扩张模式。
巴斯夫种业扩张的另一核心增长点在于新的数字功能驱动。巴斯夫以xarvio数字农业服务平台为纽带,借助xarvio® Healthy Fields将其最新农药和种子产品推向市场。目前xarvio平台系列新产品的使用者已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极大助推了巴斯夫种业的布局扩张。
近年来,农化行业在种植领域的需求慢慢地体现在优化生产以及农资电商上。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转型升级正在为全球农业数字化创造加速度。1997年,美国科学院、工程院正式提出数字农业的概念,至今已发展突出为4个阶段。从利用传感器、摄像头、智能穿戴设备等,将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到农业物联网集成管理时期,从精准农业实施,再到AI、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层次地融合。在过去的5年间,先正达、拜耳、巴斯夫等农化巨头正不断深化布局数字化战略抢占新的赛道。
拜耳依托自身在农化投入品领域的市场优势帮助其核心数字产品Climate FieldView™在全世界得到普遍推广。其数字农业战略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全球化、价值链载体化以及对碳商业模式的兼顾上。在过去的5年中,拜耳依托其特种种子产品与平台技术的优势互补,将Climate FieldView™平台连续布局至阿根廷、南非等国家。目前已变成全球上最大的数字农业平台,在全球共计23个国家超过2亿英亩(约8,000万公顷)的土地上得到推广。
其价值链载体化特点主要体现在合作伙伴模式,目前Climate FieldView™平台上有70多个合作伙伴,主要是通过经销商、合作伙伴等方式来进行推广。其合作厂商包括了各大图像、传感器、谷物、土壤、农业金融等行业厂商,这一模式能整合各方全新的基础设施和能力,提高效率并支持全价值链的可持续性发展,实现价值链参与方的共赢。
拜耳在碳商业模式的数字化探索上也颇显成果。2021,拜耳在美国推出了碳视图项目(Project Carbonview),旨在创造低碳饲料、燃料和纤维产品。通过与Bushel、亚马逊云计算服务公司(AWS)合作技术开发,依托Climate FieldView™帮助乙醇生产商实现申报、分析和评估其端到端供应链上的碳足迹,有效控制碳排放,同时开展碳资产服务功能。
先正达的数字化战略主要集中在对农业全价值链服务的整合上。2017年,中化集团全方面实施现代农业服务平台业务模式(MAP),主打中国市场。在随后的2019年,依托MAP模式的数字农业架构体系与技术应用,推出全程品控溯源″MAP beSide″。MAP beSide全程品控溯源通过作物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程线上线下管理,实现了溯源数据的贯通,打造为农产品全程品控+溯源体系。直至2021年,MAP 与数字农业业务急速扩张,服务土地超过150 万英亩,技术服务中心达到350个,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倍多。
在海外市场,先正达集团通过开发与收购程序继续扩展着自身技术储备与市场影响力。很典型的商业行为有,2017 年先正达收购拉美数字农业市场领跑者Strider,吸纳与发展了其害虫监测与卫星成像技术;2018年,中化集团投资数字技术,通过整合卫星和无人机的全农场管理平台AgriEdge成为先正达在美国市场增长最快的业务;2020年,先正达在巴西市场运营新型数字平台 Cropwise,为种植者提供农场管理、农艺数据及智能决策支持,凸显了其在拉美数字农业市场的影响力。
2018年巴斯夫收购拜耳部分资产和业务,与其现有的作物保护、生物技术和数字化农业业务形成战略互补,其中就包括收购全套数字化农业平台——xarvio®。自此,巴斯夫通过xarvio®数字农业解决方案,走在了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前沿。xarvio®以特定区域田间数据分析为基础,配合精准施用可持续的作物保护创新产品,例如锐收系列杀菌剂,Axalion系列杀虫剂和Luximo系列除草剂,为Ideltis杂交小麦提供优化的播种建议等等。
相较于拜耳、先正达与巴斯夫全球规模的农业数字化布局。科迪化、UPL与富美实在自身技术领域也各有探索。2018年,科迪华通过其软件业务Granular与航空航天和数据分析公司Planet开展合作,将Planet全球每日卫星数据与Granual成熟的作物建模技术和数据集相结合,为农民提供数字农业软件解决方案。2021年,科迪华推出了全新移动应用Corteva™ FarmFundi,为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农民提供数字病虫害识别指南。UPL的数字农业转型大多分布在在可持续发展领域,2021年,服务于种植者、农业社区和食品体系的数字平台nurture.farm加入OpenAg™网络,在零售、贸易、可持续这三方面的农业生命周期为农民提供支持。而富美实在2021年第一季度推出了Arc™农场智能平台,已在希腊、西班牙和巴西等地成功试点。随后富美实通过与Nutrien Ag Solutions合作,在加州使用Arc™农场智能平台预测菱形蛾虫害。在试点期间,Arc智能农场平台覆盖了6个国家的近400万英亩土地,并持续扩张。
从农药产业链环节看,新冠疫情的结束将使得全球原药与中间体等材料供应压力得到极大的舒缓,企业的产能结构调整与库存变化将会迎来新的形势。另一方面,地理政治学冲突以及与日俱增的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必将带动农业种植者的生产意愿,从而引导至农药需求的扩大,供需变化与成本价格策略也会是农药行业的机遇所在。
除草剂均是先正达、拜耳、科迪华与巴斯夫在植保市场中的最大主体,在全世界疫情时期,除草剂的销售额变化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左右着企业植保业务的业绩增长。当然企业各自之间也应时刻保持自身的核心方向,除了除草剂领域的异质性竞争,巴斯夫杀菌剂业务几乎保持着与自身除草剂相似的市场规模,而富美实的双酰胺杀虫剂地位也是行业领先。
种业企业之间的业务剥离与收购重组是企业进入市场的主要手段。拜耳的VTPro系列玉米种子、科迪华的Enlist 系列大豆、巴斯夫的e3®棉花等产品的技术迭代都是各自占领市场高地的核心产品,而植保产品与其主体转基因种子产品的协作效应也为各个种业巨头的植保市场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
从对业内不同技术特长农业科学技术企业的并购,到综合性农业监测与管理平台的构建是拜耳、巴斯夫等农化巨头们″从0到1″的技术积累过程,而拜耳从自身综合性农业管理平台扩展至全价值链载体化的合作伙伴模式向大家展示了一个″从1到无穷大″的探索方向。另一方面,数字农业布局也为可持续发展、碳资产与碳经济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0 年以来,全球农药行业长期处在″危机与发展并存″的形势中。新冠疫情在全世界内迅速扩散引发的供应链问题、通货膨胀的持续走高,叠加近年发生的俄乌冲突、极端气候等因素引发的粮食危机,使得农药行业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另一方面,联合国粮农组织高度预警的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以及全球人口持续不断的增加与可耕地面积有限的矛盾激化,使得国际粮食价格全面走高。高粮价背景下,全球农药需求直线提升。
根据Phillips McDougall发布的正式统计数据,2017年——2021年全球作物用农药市场规模如图1所示:
2017年,是农化行业的关键″转折年″,在此期间,位居全球第一、二梯队的多数跨国巨头均参与了不同程度的并购整合,全球农药工业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回升带动相关基础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天气状况改善等积极影响,全球作物用农药销售额开始回升,增幅达到2.7%。在随后艰难的5年中,全球作物用农药市场销售规模仍然取得了稳步增长。2018年,全球农化巨头进入新一轮补库存周期,需求慢慢地得到释放,全球农用农药市场的销售额为603亿美元,同比增长11%;2019年,亚太、拉美地区是农药需求的主要市场,拉美市场2019年增速高达17.60%。总的来看,2019年与2018年全球农用农药市场规模趋平,农化行业的发展进入低潮期。
2020年新冠疫情全方面爆发,供应链与成本危机、以及作为全球第一大农药国——巴西货币雷亚尔贬值成为影响全球农药市场的重要的因素。该年全球作物用农药销售额为620.4亿美元,同比增长2.7%。而在随后的2021年,原材料流通滞缓、物流仓位的紧张加剧了农化产品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的提升,大宗粮食价格的高位运行,带动了种植者对农化产品的投入积极性。成本与需求的加大逐步传导至农化产品价格,并占据主导地位,带动了市场规模的增加。
以上能够准确的看出,在过去的5年中,世界经济与农化行业形势正发生着跌宕起伏的变化。市场需求和新冠疫情引起的供应链成本冲击,是农化产品量价齐升的主旋律。随着新冠疫情的结束,以及持续预警的粮食安全问题,农化行业又将面临怎样的未来?下面本文将以先正达集团、拜耳、巴斯夫、科迪华、UPL以及富美实等跨国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过去5年间的运营状态进行简要解读,以期为行业带来一些思考。
近五年来,先正达、拜耳等六大跨国企业植保业务营收情况如图2所示。先正达与拜耳在植保产品销售额方面遥遥领先,在过去的5年中稳坐前两把交椅,在2021年也是植保销售额破百亿美元的唯二企业。先正达、科迪华与UPL、富美实维持了持续的增长,而拜耳、巴斯夫在2020年植保业务市场受到了一定的负面波动,但在2021年又重新恢复了增长。
通过对比各企业近五年来的植保业务变更以及销售额增长率,我们不禁会发现几个明显的变化:第一,先正达植保业务销售额于2019年涨幅放缓,但于2021年却出现了井喷式增长;第二,2020年新冠疫情形成的供应链与成本冲击对各大企业之间的影响程度是否是有差异的(拜耳与巴斯夫销售额有明显的下滑,UPL与富美实涨幅放缓);第三,科迪华的植保业务相较来说增长率较为均衡。
2019年,先正达植保业务增长放缓,相比上一年增长率仅为2.1%。从先正达的市场结构来看,我们得知杀菌剂、杀虫剂、种子处理剂的销售额增长率均在3%—8%之间。而除草剂业务,尤其是选择性除草剂销售额下降了7%。历年来先正达的除草剂业务在植保业务结构中都占主导地位,由此使得先正达当年的销售额增长放缓,而其背后的问题大多在于2019年北美恶劣的天气状况推迟了种植季的到来,影响了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东欧部分地区农业信贷环境的不规范也使得该地区的除草剂销量下降。
2021年,先正达植保业务迎来井喷式增长,增长率达到18.7%。其除草剂销售额由37.84亿美元增长至44.62亿美元,涨幅达到17.9%。杀菌剂、杀虫剂增幅也达到了15.1%、15.8%。先正达的核心增长产品大多分布在于除草剂:Callisto系列、Touchdown、Dual、Axial等;杀菌剂:Amistar、Ridomi与Milravis;以及杀虫剂产品:Actara、Durivo、Karate等。举例来说,除草剂Touchdown在拉美和亚太地区的强势增长助推了先正达非选择性除草剂的销售规模,而Milravis作为对抗极端天气影响的创新杀菌剂,在北美和中国市场也增长强劲。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先正达集团继续推进着收购战略,收购了生物制剂公司瓦拉格罗(Valagro),巩固了其在迅速增加的生物制剂市场的地位。2021年,瓦拉格罗生物制剂销售额达到2.22亿美元,同比涨幅282.8%。
相比先正达与科迪华在2020年的植保业务涨幅,拜耳、巴斯夫、UPL与富美实似乎不容乐观。从企业外部经营来看,新冠疫情所致的全球原材料供应紧张、流通渠道不畅、产业链受阻等原因使得企业产能受限。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劳动力成本与短缺问题,使得企业产品结构等受一定的影响。虽然拜耳、巴斯夫、UPL与富美实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采取了企业经营分配的调整战略以及价格成本转移措施,但拜耳与巴斯夫在植保业务方面仍显示了轻微的降幅,而UPL与富美实则呈现了业绩增长率的放缓。
拜耳的植保业务主体是除草剂,在2019—2021年拜耳杀菌剂与杀虫剂市场变化趋于平缓,但除草剂业务在新冠疫情爆发年产生了明显的下降,降幅达7%,而拜耳植保业务销售额总体降幅达3.7%,当前拜耳的主体除草剂产品有有:Roundup, Adengo, Alion, Corvus等。巴斯夫历年除草剂与杀菌剂业务占据植保部门的84%左右,而除草剂与杀菌剂业务体量几近一致,二者市场表现的同减同增是巴斯夫2020年与2021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巴斯夫的主要除草剂产品有有:Basta, Dimethenamid-p,Engenia,Finale等,而主要杀菌剂产品有有:Initium,Metiram,Metrafenone, Revysol等。
UPL与富美实的植保销售额在2020年呈现出增长率的放缓,而在2021年重新迎来大幅度增长。富美实的主体业务在于杀虫剂,即使存在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富美实的杀虫剂业务仍然维持着持续的增长,2020年除草剂业务的下降使得其整体增长幅度有所放缓。富美实的核心产品在于双酰胺类杀虫剂。从2017年至2019年,富美实的两个双酰胺类杀虫剂Rynaxypyr与Cyazypyr销售额大幅度增长45%左右,2021年,富美实杀虫剂的销售额为30.2亿美元,占公司50.45亿美元总销售额的60%,富美实双酰胺类杀虫剂市场体量占据总体市场的89.21%。
UPL的业务核心区域在拉丁美洲,2021年业务体量占比39%,北美、欧洲、印度与别的地方体量大致相近。2021年UPL印度市场由于新冠疫情开始严格封锁,各渠道植保产品库存的增加反而导致了第一季度创纪录的销售额,比2020年初增长20%以上,由此使得UPL在2020—2021财年的总体表现仍然不错,主体品牌包括Ferio、Sweep Power和其他草甘膦产品销量增长,可持续解决方案和新产品也在加速发布。而在2021—2022财年,UPL拉美地区销售额同比增长21%,达到1804亿卢比,巴西地区的除草剂和杀虫剂业务首当其冲。
2019年科迪华成立之初植保业务年销售额为62.56亿美元,2021年为72.53亿美元,年均涨幅达到7.95%。除草剂是科迪华植保业务的主体,这3年以来科迪华植保业务销量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新产品研发的持续渗透,尤其以Enlist®杂草控制体系产品、Rinskor、Arylex除草剂为主,当然,杀虫剂产品Isoclast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迪华植保业务增长的一大核心驱动力是植保产品与其主体转基因种子产品的协作效应。其核心产品之一的Enlist®玉米性状可耐受2,4-D胆碱、草甘膦、草铵膦和FOP除草剂,而与之搭配的Enlist除草剂其挥发性接近于零、物理漂移降低,且应用窗口较宽,也没有截止日期或温度的限制,可用于控制晚季阔叶杂草,以此形式占据市场规模。基于种子、植保产品和数字农业服务的科迪华方案组合,市场影响力正与日俱增,在中国市场已推出30多种、有效成分100多种的植保产品。
2016—2019年,在当时全球农产品价格下降背景下,跨国资本推动国际巨头并购与资源整合,世界种业格局重新洗牌。陶氏杜邦合并,分拆出农业事业部——科迪华,并于 2019 年 6 月在纽交所单独上市。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拜耳收购孟山都,巴斯夫通过收购拜耳剥离出来的种子业务郑重进入全球种子行业,形成以拜耳、科迪华、先正达、巴斯夫为首的四大集团。
2018年6月,拜耳完成对孟山都的收购,同时其原有种子业务出售给了巴斯夫,此次收购奠定了拜耳在全球农业领域的领头羊。2018年,拜耳种子业务经过汇率调整后与2017年基本持平,其中Intacta RR2 PRO™在南美表现优异,玉米种子与性状业务同比增长。孟山都为拜耳带来了绝对领先的种子品牌。
2017年,拜耳的种子销售额为15.03亿欧元,2018年对孟山都收购完成后,种子市场规模直达36.37亿欧元。玉米种子&性状与大豆种子&性状业务均实现了暴涨,涨幅分别达到了185.6%与76.6%。在作物布局上,玉米种子是拜耳主要的业务板块。玉米收入大多数来源于于性状许可费用及种子出售的收益,其中北美是主要市场,其次是南美;在欧洲,拜耳在法国、意大利、匈牙利和德国的主要市场销售常规玉米品种。矮杆玉米种子VTPro系列是拜耳的主要增长点,VTPro4和SmartStax PRO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玉米地下害虫防治方面的产品选择。在随后3年时间内,拜耳玉米种子&性状均保持在50亿欧元左右的市场规模。
大豆种子&性状的核心产品为Intacta 2 XTend转基因大豆,Intacta 2Xtend大豆是孟山都传统耐草甘膦大豆Intacta RR2 Pro的接班产品,它除了具有耐草甘膦性状、抵抗部分鳞翅目害虫的侵袭外,还具有耐麦草畏的特性,是拜耳确保农民生产力的最先进大豆种子技术。转基因种子的新一代研发与更新是近五年来拜耳的核心增长因素。
科迪华于2019年独立上市以来,种子业务销售额为75.9亿美元。经过原有品牌与战略发展的整合,实现了种子业务的大幅扩张。具体而言包括:(1)全球旗舰品牌—先锋;(2)区域品牌,如Dairyland Seeds, Alforex Seeds等;(3)种子零售品牌, 如Mycogen Seeds, Brevant Seeds等。此外对部分品牌寻求授权和分销的机会,如Enlist E3 Soybeans和Alforex Seeds,2021年科迪华种子销售额达到了84.02亿美元。
科迪华种业增涨的核心大豆产品为Enlist 系列大豆,Enlist E3™1大豆代表近30年来种植者首次可扩展的杂草管理替代品,同时科迪华将在所有品牌的大豆组合中提升Enlist E3性状平台,完善技术迭代。而在玉米种子品种培育方面,先锋品牌逐步在美国推出Qrome®玉米产品,并在加拿大进一步拓展。2020年科迪华在美国推出Brevant™种子,提供包括玉米、大豆、向日葵和油菜籽在内的多种种子。
先正达的玉米和大豆种子业务在近五年来呈现着均衡的增涨态势,年均增长率约为7.5%。其中玉米种子是先正达主要的业务板块,2021年玉米收入达到14亿美元,同比增加16.2%。玉米收入大多数来源于于性状许可费用及种子出售的收益,南美和北美是主要市场。先正达拥有全球领先的抗虫转化体和耐除草剂转化体,经多年田间试验验证,先达901三价复合抗虫玉米(ZL)田间高抗草地贪夜蛾及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其他的基本的产品包括有:Agrisure™与Golden Harvest等玉米&大豆品牌,其他大田作物也包括有NK oilseeds系列。
2018年巴斯夫通过收购拜耳剥离出来的种子业务郑重进入全球种子行业,获得的种子业务包括拜耳几乎全部的大豆种子和油菜种子业务,除印度、南非外全球的棉花种子业务、全部的蔬菜种子业务、LibertyLink性状技术、所有上述种子的研发能力及杂交小麦的研发平台。
2021年是巴斯夫种业规模高速增涨的一年,由14.95亿欧元增至16.41亿欧元,涨幅达约9.8%。巴斯夫的典型产品最重要的包含有″300系列″InVigor®油菜品种,有效改善了亩产、抗裂角、抗根肿病等问题;LibertyLink®黄籽油菜,为北美干旱地区的小麦种植者提供新的轮作选择,有效对抗了油菜种植环境的干旱与高温胁迫。e3®棉花的推广也是从种植者追溯到零售商的全价值链扩张模式。
巴斯夫种业扩张的另一核心增长点在于新的数字功能驱动。巴斯夫以xarvio数字农业服务平台为纽带,借助xarvio® Healthy Fields将其最新农药和种子产品推向市场。目前xarvio平台系列新产品的使用者已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极大助推了巴斯夫种业的布局扩张。
近年来,农化行业在种植领域的需求慢慢地体现在优化生产以及农资电商上。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转型升级正在为全球农业数字化创造加速度。1997年,美国科学院、工程院正式提出数字农业的概念,至今已发展突出为4个阶段。从利用传感器、摄像头、智能穿戴设备等,将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到农业物联网集成管理时期,从精准农业实施,再到AI、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层次地融合。在过去的5年间,先正达、拜耳、巴斯夫等农化巨头正不断深化布局数字化战略抢占新的赛道。
拜耳依托自身在农化投入品领域的市场优势帮助其核心数字产品Climate FieldView™在全世界得到普遍推广。其数字农业战略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全球化、价值链载体化以及对碳商业模式的兼顾上。在过去的5年中,拜耳依托其特种种子产品与平台技术的优势互补,将Climate FieldView™平台连续布局至阿根廷、南非等国家。目前已变成全球上最大的数字农业平台,在全球共计23个国家超过2亿英亩(约8,000万公顷)的土地上得到推广。
其价值链载体化特点主要体现在合作伙伴模式,目前Climate FieldView™平台上有70多个合作伙伴,主要是通过经销商、合作伙伴等方式来进行推广。其合作厂商包括了各大图像、传感器、谷物、土壤、农业金融等行业厂商,这一模式能整合各方全新的基础设施和能力,提高效率并支持全价值链的可持续性发展,实现价值链参与方的共赢。
拜耳在碳商业模式的数字化探索上也颇显成果。2021,拜耳在美国推出了碳视图项目(Project Carbonview),旨在创造低碳饲料、燃料和纤维产品。通过与Bushel、亚马逊云计算服务公司(AWS)合作技术开发,依托Climate FieldView™帮助乙醇生产商实现申报、分析和评估其端到端供应链上的碳足迹,有效控制碳排放,同时开展碳资产服务功能。
先正达的数字化战略主要集中在对农业全价值链服务的整合上。2017年,中化集团全方面实施现代农业服务平台业务模式(MAP),主打中国市场。在随后的2019年,依托MAP模式的数字农业架构体系与技术应用,推出全程品控溯源″MAP beSide″。MAP beSide全程品控溯源通过作物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程线上线下管理,实现了溯源数据的贯通,打造为农产品全程品控+溯源体系。直至2021年,MAP 与数字农业业务急速扩张,服务土地超过150 万英亩,技术服务中心达到350个,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倍多。
在海外市场,先正达集团通过开发与收购程序继续扩展着自身技术储备与市场影响力。很典型的商业行为有,2017 年先正达收购拉美数字农业市场领跑者Strider,吸纳与发展了其害虫监测与卫星成像技术;2018年,中化集团投资数字技术,通过整合卫星和无人机的全农场管理平台AgriEdge成为先正达在美国市场增长最快的业务;2020年,先正达在巴西市场运营新型数字平台 Cropwise,为种植者提供农场管理、农艺数据及智能决策支持,凸显了其在拉美数字农业市场的影响力。
2018年巴斯夫收购拜耳部分资产和业务,与其现有的作物保护、生物技术和数字化农业业务形成战略互补,其中就包括收购全套数字化农业平台——xarvio®。自此,巴斯夫通过xarvio®数字农业解决方案,走在了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前沿。xarvio®以特定区域田间数据分析为基础,配合精准施用可持续的作物保护创新产品,例如锐收系列杀菌剂,Axalion系列杀虫剂和Luximo系列除草剂,为Ideltis杂交小麦提供优化的播种建议等等。
相较于拜耳、先正达与巴斯夫全球规模的农业数字化布局。科迪化、UPL与富美实在自身技术领域也各有探索。2018年,科迪华通过其软件业务Granular与航空航天和数据分析公司Planet开展合作,将Planet全球每日卫星数据与Granual成熟的作物建模技术和数据集相结合,为农民提供数字农业软件解决方案。2021年,科迪华推出了全新移动应用Corteva™ FarmFundi,为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农民提供数字病虫害识别指南。UPL的数字农业转型大多分布在在可持续发展领域,2021年,服务于种植者、农业社区和食品体系的数字平台nurture.farm加入OpenAg™网络,在零售、贸易、可持续这三方面的农业生命周期为农民提供支持。而富美实在2021年第一季度推出了Arc™农场智能平台,已在希腊、西班牙和巴西等地成功试点。随后富美实通过与Nutrien Ag Solutions合作,在加州使用Arc™农场智能平台预测菱形蛾虫害。在试点期间,Arc智能农场平台覆盖了6个国家的近400万英亩土地,并持续扩张。
从农药产业链环节看,新冠疫情的结束将使得全球原药与中间体等材料供应压力得到极大的舒缓,企业的产能结构调整与库存变化将会迎来新的形势。另一方面,地理政治学冲突以及与日俱增的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必将带动农业种植者的生产意愿,从而引导至农药需求的扩大,供需变化与成本价格策略也会是农药行业的机遇所在。
除草剂均是先正达、拜耳、科迪华与巴斯夫在植保市场中的最大主体,在全世界疫情时期,除草剂的销售额变化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左右着企业植保业务的业绩增长。当然企业各自之间也应时刻保持自身的核心方向,除了除草剂领域的异质性竞争,巴斯夫杀菌剂业务几乎保持着与自身除草剂相似的市场规模,而富美实的双酰胺杀虫剂地位也是行业领先。
种业企业之间的业务剥离与收购重组是企业进入市场的主要手段。拜耳的VTPro系列玉米种子、科迪华的Enlist 系列大豆、巴斯夫的e3®棉花等产品的技术迭代都是各自占领市场高地的核心产品,而植保产品与其主体转基因种子产品的协作效应也为各个种业巨头的植保市场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
从对业内不同技术特长农业科学技术企业的并购,到综合性农业监测与管理平台的构建是拜耳、巴斯夫等农化巨头们″从0到1″的技术积累过程,而拜耳从自身综合性农业管理平台扩展至全价值链载体化的合作伙伴模式向大家展示了一个″从1到无穷大″的探索方向。另一方面,数字农业布局也为可持续发展、碳资产与碳经济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