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栽着一种名为“稻”、籽实叫“谷”的植物,可吃、可藏、可种。为了能让人民摆脱采野果、打野兽、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困苦日子,神农决定让狮子狗前去取种。聪明的狮子狗采用湿身粘谷的方式从天堂盗取了谷种。谷种播种到地里,长出了稻禾,结出了谷子,成了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
这就是家喻户晓的“神农盗谷种”的传说。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考古人员更是在江西万年“仙人洞”发现了距今已有1.2万年的栽培稻植硅石标本。作为已知的世界最早的栽培稻遗存,万年“仙人洞”也因此变成全球稻作之源。
2011年9月19日,农业部验收组公布,由中科院院士袁隆平指导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公斤,创下了中国大面积水稻亩产的最高纪录。
建国以后,随着中国水稻生产技术的长远进步,优良品种与系列增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中国的稻谷单产开始持续提高,总产也不断增长。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水稻育种家黄耀祥在矮秆水稻选育上获得了突破,这比国际水稻所选育的矮秆水稻要早好几年。水稻矮秆化解决了千百年来,中国南方水稻产区所种的高秆品种每遇台风暴雨就倒伏减产的问题。
1973年,籼型杂交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率先培育成功。
这种被外国人誉为“东方魔稻”的水稻品种,是利用了水稻杂种优势,实现了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具有旺盛生长和高产等优势。
其单产比常规稻增产15%~20%,通过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及应用,到90年代初期,三系杂交水稻的亩产已提高到400公斤,从而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1980年,日本人率先提出了简称为“超级稻计划”的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随后变成全球各国农业专家们梦寐以求、力图攻克的难题。1996年,由袁隆平主持的超级稻计划启动,经历波折后,于1997年重启。
经育种专家讨论,中国的超级稻育种计划确定了共三期目标:第一期的育种目标为2000年亩产达到700公斤;第二期育种目标为2005年亩产达到800公斤;第三期育种目标为2010年亩产达到900公斤(一季亩产900公斤,早稻亩产650公斤,晚稻亩产700公斤)。
2000年、2004年、2011年,超级杂交稻的第一、二、三期目标都顺利取得成功。而此时,这一研究在世界其他几个国家的进展并不大。
据了解,“Y两优2号”是以马来西亚普遍野生稻与强优势杂交水稻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反复测交而培育的“远恢2号”,再与“Y58S”等不育系测交配组而成。
因其2008~2009年在海南三亚和湖南长沙参加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超级杂交稻示范、品比均排名第一,故而定名为“Y两优2号”。
它具有典型超级稻的高冠层、矮穗层株叶形态,而且具有穗大粒多、结实率高、耐高温、低温,后期落色好,产量高等突出优点。
除了杂交育种,水稻转基因研究也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用于水稻转化并获得稳定遗传的转基因株系的目的基因有50多个,涉及抗虫、抗除草剂、抗病、抗逆、品质改良、高产和医药等诸多方面。而中国的转基因水稻研发工作基本与世界同步,已初步建立了高效的水稻遗传转化技术体系,目前用于水稻转化的目标基因约50多个,涉及上述六个方面。
自2000年以来,农业部先后受理了包括转Bt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及其杂种“汕优63”在内的8项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申请。其中,“华恢1号”和“Bt汕优63”已获得在湖北省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正是由于中国在水稻育种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成绩,才使得水稻种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去年我们的杂交水稻在整个世界的耕种数已有5000多万亩了,今年大概可到6000多万亩(目前世界耕地面积约246亿亩),主要在印度、越南、菲律宾、孟加拉国,还有美国。美国去年有600万亩杂交水稻,占其全国1800万亩耕地的1/3,去年给了我们350万美元的分成费,今年大约400万美元。”袁隆平在2011年10月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说。
2012年3月18日,中国种子协会会长梁田庚在水稻种业年会上讲到:“2011年杂交水稻种子出口5.8万吨,占种子出口量95%以上,这些杂交水稻种子也成为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等水稻生产国的主推品种。”
国内方面,根据水稻种业年会上的数据,目前中国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已达到有4.5亿亩,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其中杂交水稻面积2.5亿亩以上,水稻种子市场价值达100多亿元,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种子市场。
梁田庚也表示:“综观国内外水稻种业的发展的新趋势,在看到优势的同时,也要应清醒地看到,中国水稻种业发展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的优势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目前,中国种子企业大大小小7000余家,多以生产、销售为主,拥有自主品种权的企业仅100余家,企业的经营规模小、竞争实力弱,自主研发能力普遍较弱。而德国拜耳、美国杂交水稻公司等跨国企业水稻种子业务已超越或接近中国企业的规模。
不但从事种子经营的种业公司多而杂,水稻种业市场上的水稻品种也是品类繁杂。很多水稻种业公司并没有品种竞争优势,也缺乏企业的龙头品种。比如,2008全年推广的杂交稻和常规稻各有200多个品种,因此就连“四大”杂交稻品种“丰两优1号”、“扬两优6号”、“金优207”和“两优培九”的每年的种植培养面积也只有33~36万公顷。
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的竞争、资源的竞争。而目前,“中国不少的优异种质通过多种途径流失”,梁田庚很担心。
尽管中国对种质资源管理要求严格,但是由于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及品种尚未申请国外知识产权,因此难以有效保护。目前,许多国家和企业都在试图获取杂交水稻技术,有的已利用中国三系、两系材料来改良,培育出一系列新品种。比如,拜耳、先锋等跨国公司正在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加快杂交水稻研究。
随着国际化竞争愈演愈烈,国际杂交水稻种子市场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由于存在种业出口企业无序竞争、竞相压价,甚至将积压陈种转作出口等情况。
“目前,中国水稻种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并不稳定,技术品牌难以形成市场品牌和价值,企业在国外发展艰难。”梁田庚说。■
天堂栽着一种名为“稻”、籽实叫“谷”的植物,可吃、可藏、可种。为了能让人民摆脱采野果、打野兽、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困苦日子,神农决定让狮子狗前去取种。聪明的狮子狗采用湿身粘谷的方式从天堂盗取了谷种。谷种播种到地里,长出了稻禾,结出了谷子,成了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
这就是家喻户晓的“神农盗谷种”的传说。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考古人员更是在江西万年“仙人洞”发现了距今已有1.2万年的栽培稻植硅石标本。作为已知的世界最早的栽培稻遗存,万年“仙人洞”也因此变成全球稻作之源。
2011年9月19日,农业部验收组公布,由中科院院士袁隆平指导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公斤,创下了中国大面积水稻亩产的最高纪录。
建国以后,随着中国水稻生产技术的长远进步,优良品种与系列增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中国的稻谷单产开始持续提高,总产也不断增长。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水稻育种家黄耀祥在矮秆水稻选育上获得了突破,这比国际水稻所选育的矮秆水稻要早好几年。水稻矮秆化解决了千百年来,中国南方水稻产区所种的高秆品种每遇台风暴雨就倒伏减产的问题。
1973年,籼型杂交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率先培育成功。
这种被外国人誉为“东方魔稻”的水稻品种,是利用了水稻杂种优势,实现了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具有旺盛生长和高产等优势。
其单产比常规稻增产15%~20%,通过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及应用,到90年代初期,三系杂交水稻的亩产已提高到400公斤,从而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1980年,日本人率先提出了简称为“超级稻计划”的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随后变成全球各国农业专家们梦寐以求、力图攻克的难题。1996年,由袁隆平主持的超级稻计划启动,经历波折后,于1997年重启。
经育种专家讨论,中国的超级稻育种计划确定了共三期目标:第一期的育种目标为2000年亩产达到700公斤;第二期育种目标为2005年亩产达到800公斤;第三期育种目标为2010年亩产达到900公斤(一季亩产900公斤,早稻亩产650公斤,晚稻亩产700公斤)。
2000年、2004年、2011年,超级杂交稻的第一、二、三期目标都顺利取得成功。而此时,这一研究在世界其他几个国家的进展并不大。
据了解,“Y两优2号”是以马来西亚普遍野生稻与强优势杂交水稻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反复测交而培育的“远恢2号”,再与“Y58S”等不育系测交配组而成。
因其2008~2009年在海南三亚和湖南长沙参加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超级杂交稻示范、品比均排名第一,故而定名为“Y两优2号”。
它具有典型超级稻的高冠层、矮穗层株叶形态,而且具有穗大粒多、结实率高、耐高温、低温,后期落色好,产量高等突出优点。
除了杂交育种,水稻转基因研究也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用于水稻转化并获得稳定遗传的转基因株系的目的基因有50多个,涉及抗虫、抗除草剂、抗病、抗逆、品质改良、高产和医药等诸多方面。而中国的转基因水稻研发工作基本与世界同步,已初步建立了高效的水稻遗传转化技术体系,目前用于水稻转化的目标基因约50多个,涉及上述六个方面。
自2000年以来,农业部先后受理了包括转Bt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及其杂种“汕优63”在内的8项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申请。其中,“华恢1号”和“Bt汕优63”已获得在湖北省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正是由于中国在水稻育种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成绩,才使得水稻种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去年我们的杂交水稻在整个世界的耕种数已有5000多万亩了,今年大概可到6000多万亩(目前世界耕地面积约246亿亩),主要在印度、越南、菲律宾、孟加拉国,还有美国。美国去年有600万亩杂交水稻,占其全国1800万亩耕地的1/3,去年给了我们350万美元的分成费,今年大约400万美元。”袁隆平在2011年10月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说。
2012年3月18日,中国种子协会会长梁田庚在水稻种业年会上讲到:“2011年杂交水稻种子出口5.8万吨,占种子出口量95%以上,这些杂交水稻种子也成为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等水稻生产国的主推品种。”
国内方面,根据水稻种业年会上的数据,目前中国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已达到有4.5亿亩,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其中杂交水稻面积2.5亿亩以上,水稻种子市场价值达100多亿元,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种子市场。
梁田庚也表示:“综观国内外水稻种业的发展的新趋势,在看到优势的同时,也要应清醒地看到,中国水稻种业发展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的优势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目前,中国种子企业大大小小7000余家,多以生产、销售为主,拥有自主品种权的企业仅100余家,企业的经营规模小、竞争实力弱,自主研发能力普遍较弱。而德国拜耳、美国杂交水稻公司等跨国企业水稻种子业务已超越或接近中国企业的规模。
不但从事种子经营的种业公司多而杂,水稻种业市场上的水稻品种也是品类繁杂。很多水稻种业公司并没有品种竞争优势,也缺乏企业的龙头品种。比如,2008全年推广的杂交稻和常规稻各有200多个品种,因此就连“四大”杂交稻品种“丰两优1号”、“扬两优6号”、“金优207”和“两优培九”的每年的种植培养面积也只有33~36万公顷。
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的竞争、资源的竞争。而目前,“中国不少的优异种质通过多种途径流失”,梁田庚很担心。
尽管中国对种质资源管理要求严格,但是由于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及品种尚未申请国外知识产权,因此难以有效保护。目前,许多国家和企业都在试图获取杂交水稻技术,有的已利用中国三系、两系材料来改良,培育出一系列新品种。比如,拜耳、先锋等跨国公司正在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加快杂交水稻研究。
随着国际化竞争愈演愈烈,国际杂交水稻种子市场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由于存在种业出口企业无序竞争、竞相压价,甚至将积压陈种转作出口等情况。
“目前,中国水稻种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并不稳定,技术品牌难以形成市场品牌和价值,企业在国外发展艰难。”梁田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