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女教授16年培养“狮山菜薹” 产油产菜还能赏花
特征特性:
“咦?妈妈,这儿的油菜花怎样套着玻璃纸啊?”“这些穿白大褂的叔叔阿姨是不是在做试验呀?”单纯的小女子仰着小脸蛋向妈妈提问。
这时,一名红衣女子拿着一把菜薹走出油菜田,逐个分给游人,自己则津津乐道地品味起来。周围的学生也围拢过来,跟着生吃起手中菜薹。“好吃,马教授!”“马教授,真的好甜!”红衣女子高兴笑了:“当然好吃,由于这是狮山菜薹!”
本来,红衣女子是“我国油菜之父”傅廷栋院士的女弟子、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油菜分子生物学博士马朝芝。她是国家重点试验室的主干,曾获国家、教育部和湖北省等很多科学技术进步奖。
本来,马朝芝1998年在日本做访问学者时,发现超市里的油菜菜薹很受欢迎,她也萌生了回国研制优质油菜菜薹的主意。
回国后,马朝芝查询得知,浙江有企业将油菜菜薹风干包装出口,而武汉的宴席上也呈现过“江城菜心”,是油菜薹仿照“广东菜心”得名。
所以,马朝芝在油菜研讨之余,引入美洲和欧洲种类的油菜菜薹进行杂交改进,期望给人们的餐桌带来新的甘旨。
通过16年的不断优选,不断品味,她总算培养出高产而又甜美甘旨的苔用油菜新种类。搭档和熟人半开玩笑说,可以取名“马博士菜薹”。马朝芝仔细解释道:是团队研讨的作用,并且产自狮子山,所以取名“狮山菜薹”。
2015年12月,“狮山菜薹”通过了武汉市科技局安排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武汉大学等单位专家的判定。
马朝芝说,推行“狮山菜薹”可以到达既产油又产菜的“一菜两用”作用。这比如人们早年只吃红薯,后来也开发培养它的茎叶,现在“苕尖”渐渐的变成了大众化的餐桌甘旨。
现在,凡是有搭档、朋友、熟人、同学,以及生疏游客来到田间,马朝芝都会热心请他们品味狮山菜薹,还大方相赠。她说,“期望更多市民享用新鲜口福”,期望“狮山菜薹”能像洪山菜薹那样,被更多人品味、了解和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