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松花江的冰凌尚未完全消融,江川农场的万亩稻田已涌动起勃勃生机。2025年,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江川农场精准锚定发展趋势,以“水优、种优、机械优”为核心驱动力,在稻米全产业链上掀起创新浪潮,助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江川农场坐拥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奔腾不息的松花江水宛如一条灵动的玉带,蜿蜒穿过这片广袤的土地,保障农场30万亩稻田的水源供给,为农场水稻生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为更好地发挥江水灌溉优势,确保水稻生长不仅“喝得饱”,还要“喝得好”。江川农场以农田基本配套设施数字化建设为抓手,建立智慧农渠灌溉示范区,通过信息技术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生产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用“云思维”助力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档升级。
渠道竖起“智慧眼”,能时刻监测水田灌溉的动态,智能设备集成了水量监测、视频监控、闸门控制、气象监测等系统,宛如智能“中枢”,工作人员足不出户便可遥控渠道闸门,精准控制渠道的进水量,达到拦截水流、控制流量、调节水位等作用,实现灌区水资源高效管理和节水灌溉,保证灌溉水均衡分配,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人工管理成本。
“灌渠智慧化设备的配套,是农场更好实现地表水替代地下水工作的重要举措。以往水田灌溉用水时,工作人员要守在渠道上观察水量,费时费力。安装智能灌溉系统后,手机一键就能完成田间水资源管控调配工作,使农田灌溉变得高效、精准、节约。”农场水利服务中心总经理王琢玉介绍说。
据了解,江川农场农田灌溉智能农渠25条,渠系建筑物改造33座,控制总长72.3公里,可结合区域内不一样的地区的水稻灌溉需水量,以自动化辅助人工操作的方式,调节闸门流量,使松花江水更科学有序地流向稻田,每年节约水资源可达440余万立方米。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江川农场深刻认识到优质种子对于水稻产业的关键意义,始终将种子质量把控与品种优化置于重要位置。
在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川农场分公司的种子检验室里,技术人员忙碌的身影从未停歇。他们严格开展水稻种子各项质量指标检测工作,详细记录水稻种子各品种、各批次的纯度、净度、水分、发芽率、病斑率等数据。每次试验后,还会仔细复核流程、校对数据,确保检验测试结果精准无误,所有种子批次可追溯。
为了让良种覆盖率逐步提升,江川农场积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天津农业学院等高校教授,以及北大荒垦丰种业合作,开展优质稻米品种食味米技术培养和训练,打造微生物菌剂试验田,进行优质食味稻米栽培试验。“今年,我们垦丰种业准备了‘龙垦2021’等19个适合农场积温条件的稻种供种植户选择,而且种子发芽率都达到90%以上,发芽率超过国家水稻种子品质衡量准则5个点以上。”垦丰种业江川分公司经理徐文奎说。
在品种布局上,江川农场依据市场需求与区域特点,构建集“订单引领、专品突破、优质覆盖”于三位一体的种植体系。以订单种植的方式与合作企业打造种子繁育基地1.2万亩,形成从种源到商品的全产业链闭环;重点培育“龙垦2021”专品种种植基地2万亩,同步拓展26.76万亩优质粳稻标准化种植区,确保各种类型的市场需求得到满足。
这一系列举措,成为农场撬动农业提质增效的金字招牌,北大荒专属水稻品种凭借其卓越的品质与产量,慢慢的受到当地种植户的青睐。
走进江川农场的农机装备中心,各类现代化农机具整齐排列,闪耀着科技的光芒。这些先进的农业机械,是农场水稻产业迈向高水平发展的高精尖“武器”。
2024年,农场借助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东风,使用国家农机补贴585.84万元,更新北斗辅助驾驶导航、智能卫星平地机、变量施肥插秧机、宽窄行插秧机等各类农机具540余台(套),持续为农业生产注入新动力。
“2024年,我就是用的变量施肥插秧机,不光减少了肥料使用量,还减少了人力成本和机械作业成本,每亩水田减少5至10元的成本。”农场第三管理区种植户王艳军对新机械赞不绝口。
王艳军口中的变量施肥插秧机正是近年来农场大力推广的农机农艺技术配套的关键一环。变量施肥技术的应用,让肥料利用率提高,保证了前期水稻秧苗营养充足、缓苗快,增强了水稻的抗性,减少了无效分孽,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今,江川农场以新技术深化应用为驱动,全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坚持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相结合,加速推进现代农业生产耕、种、管、收全程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努力打造现代农业智慧园区,让农业科学技术成果集成示范转化在田间地头。
除了硬件设备的升级,农场还格外的重视农机手的技能培训与作业规范,通过组织农机新技术培养和训练会、插秧定标现场会、田间课堂、高素质农民培育等活动,不断的提高农机手运用现代化农业机械的能力,让每台农机都能发挥最大效能。
“水优”为基、“种优”为核、“机械优”为翼。江川农场在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凭借“三优”驱动,正稳步前行,向着更高产、更优质、更高效的目标迈进,一幅水稻产业丰收的壮丽画卷正在这片黑土地上徐徐展开。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春寒料峭,松花江的冰凌尚未完全消融,江川农场的万亩稻田已涌动起勃勃生机。2025年,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江川农场精准锚定发展趋势,以“水优、种优、机械优”为核心驱动力,在稻米全产业链上掀起创新浪潮,助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江川农场坐拥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奔腾不息的松花江水宛如一条灵动的玉带,蜿蜒穿过这片广袤的土地,保障农场30万亩稻田的水源供给,为农场水稻生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为更好地发挥江水灌溉优势,确保水稻生长不仅“喝得饱”,还要“喝得好”。江川农场以农田基本配套设施数字化建设为抓手,建立智慧农渠灌溉示范区,通过信息技术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生产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用“云思维”助力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档升级。
渠道竖起“智慧眼”,能时刻监测水田灌溉的动态,智能设备集成了水量监测、视频监控、闸门控制、气象监测等系统,宛如智能“中枢”,工作人员足不出户便可遥控渠道闸门,精准控制渠道的进水量,达到拦截水流、控制流量、调节水位等作用,实现灌区水资源高效管理和节水灌溉,保证灌溉水均衡分配,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人工管理成本。
“灌渠智慧化设备的配套,是农场更好实现地表水替代地下水工作的重要举措。以往水田灌溉用水时,工作人员要守在渠道上观察水量,费时费力。安装智能灌溉系统后,手机一键就能完成田间水资源管控调配工作,使农田灌溉变得高效、精准、节约。”农场水利服务中心总经理王琢玉介绍说。
据了解,江川农场农田灌溉智能农渠25条,渠系建筑物改造33座,控制总长72.3公里,可结合区域内不一样的地区的水稻灌溉需水量,以自动化辅助人工操作的方式,调节闸门流量,使松花江水更科学有序地流向稻田,每年节约水资源可达440余万立方米。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江川农场深刻认识到优质种子对于水稻产业的关键意义,始终将种子质量把控与品种优化置于重要位置。
在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川农场分公司的种子检验室里,技术人员忙碌的身影从未停歇。他们严格开展水稻种子各项质量指标检测工作,详细记录水稻种子各品种、各批次的纯度、净度、水分、发芽率、病斑率等数据。每次试验后,还会仔细复核流程、校对数据,确保检验测试结果精准无误,所有种子批次可追溯。
为了让良种覆盖率逐步提升,江川农场积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天津农业学院等高校教授,以及北大荒垦丰种业合作,开展优质稻米品种食味米技术培养和训练,打造微生物菌剂试验田,进行优质食味稻米栽培试验。“今年,我们垦丰种业准备了‘龙垦2021’等19个适合农场积温条件的稻种供种植户选择,而且种子发芽率都达到90%以上,发芽率超过国家水稻种子品质衡量准则5个点以上。”垦丰种业江川分公司经理徐文奎说。
在品种布局上,江川农场依据市场需求与区域特点,构建集“订单引领、专品突破、优质覆盖”于三位一体的种植体系。以订单种植的方式与合作企业打造种子繁育基地1.2万亩,形成从种源到商品的全产业链闭环;重点培育“龙垦2021”专品种种植基地2万亩,同步拓展26.76万亩优质粳稻标准化种植区,确保各种类型的市场需求得到满足。
这一系列举措,成为农场撬动农业提质增效的金字招牌,北大荒专属水稻品种凭借其卓越的品质与产量,慢慢的受到当地种植户的青睐。
走进江川农场的农机装备中心,各类现代化农机具整齐排列,闪耀着科技的光芒。这些先进的农业机械,是农场水稻产业迈向高水平发展的高精尖“武器”。
2024年,农场借助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东风,使用国家农机补贴585.84万元,更新北斗辅助驾驶导航、智能卫星平地机、变量施肥插秧机、宽窄行插秧机等各类农机具540余台(套),持续为农业生产注入新动力。
“2024年,我就是用的变量施肥插秧机,不光减少了肥料使用量,还减少了人力成本和机械作业成本,每亩水田减少5至10元的成本。”农场第三管理区种植户王艳军对新机械赞不绝口。
王艳军口中的变量施肥插秧机正是近年来农场大力推广的农机农艺技术配套的关键一环。变量施肥技术的应用,让肥料利用率提高,保证了前期水稻秧苗营养充足、缓苗快,增强了水稻的抗性,减少了无效分孽,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今,江川农场以新技术深化应用为驱动,全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坚持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相结合,加速推进现代农业生产耕、种、管、收全程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努力打造现代农业智慧园区,让农业科学技术成果集成示范转化在田间地头。
除了硬件设备的升级,农场还格外的重视农机手的技能培训与作业规范,通过组织农机新技术培养和训练会、插秧定标现场会、田间课堂、高素质农民培育等活动,不断的提高农机手运用现代化农业机械的能力,让每台农机都能发挥最大效能。
“水优”为基、“种优”为核、“机械优”为翼。江川农场在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凭借“三优”驱动,正稳步前行,向着更高产、更优质、更高效的目标迈进,一幅水稻产业丰收的壮丽画卷正在这片黑土地上徐徐展开。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