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几十年前人口就已超越了10亿,一直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由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才开始,发展远远落后发达国家。
十几亿人口首先要面临的就是吃饭的问题,而传统种植水稻的方法所得到的粮食远远满足不了这么庞大的人口需求。未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有一位专家一直奋斗在一线,不断研究怎么让稻田长出更多粮食的方法,他就是袁隆平,闻名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
但是1930年出生的袁隆平已经91岁了,即使他想一直在一线为我国的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他的身体已经不足以支撑他在稻田里高强度的工作了。那么,随着袁隆平的逐渐淡出,还会有人接替他的位置,继续让我国在农业领域领先世界吗?
其实,袁隆平早就想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并且已经培养出了足以胜任这个岗位的接班人,他就是自己的小儿子——袁定阳。
袁隆平为了我国的农业发展,让中国人民都能够解决温饱的问题,几乎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水稻事业。并且,当他已经在杂交水稻取得突破性成果,大家都能吃饱饭的时候,依旧奋斗在一线,而不是选择退休享受人生。
如此专心忙于工作,自然是无暇顾及家人的。袁隆平曾经给自己的母亲写过信,信中满满都是自己的真情流露,因为工作的问题,没有抽出时间陪伴母亲和自己小孩成长。但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国”大于“家”的传统,十几亿人吃饭的问题,袁隆平不可能不管。
袁隆平有三个孩子,长大之后也都很优秀,然而他们并没有因父亲的光环,都选择从事农业方面的研究。
大儿子袁安定下海经商,当起了老板,二儿子则在金融领域崭露头角,后面担任了隆平高科的副总裁,最后的小儿子袁定阳,则是从小受到了父亲的感染和熏陶,对农学非常感兴趣,长大以后也继续在农业领域深耕。
早在袁定阳还未成年的时候,每次袁隆平出门去当地考验查证和研究,他就会跟着父亲一起去,无论刮风下雨,都紧跟着父亲进行学习。而到了他考上大学选择专业,也是毫不犹豫就选择了自己十分喜爱的农学,真正开始自己在农业领域的研究。
在大学期间的袁定阳表现出了比周围同学更高的热情,因为很少有人真正的热爱农学,尤其是还要亲自去稻田里当地考验查证,做研究。但是袁定阳不一样,他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是真正的热爱这个行业,也准备像父亲一样将自己的余生献给农业。
大学的时候,他就进入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跟随父亲做了一名非常普通的研究员助手,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不断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作为袁隆平的儿子,不光是自己,周围人都对他很有高的期待,如果只做一名普通的研究员,显然是不够的,他应该去追寻更远大的目标。
因此在进行水稻研究的同时,他还报考了研究生,进入湖南农业大学进行学习。研究生毕业后又去香港大学读了生物学的博士。可以说,他对于农业方面的积累已经很充分了,可以可以称为一名专家了。
而除了在学业上取得成功之外,袁定阳也在婚姻上收获了圆满,只是这段感情来得并不那么容易。
袁定阳的妻子叫段美娟,也是一位农学家,在农业领域很有出色的成就,段美娟曾经主持过十多个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并且她也是一位一直奋斗在一线的人,经常跑到稻田里去进行实地考察。
1997年,大学毕业刚不久的段美娟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应聘研究员,正好是袁隆平面试她,虽然对她的简历非常满意,但还是拒绝了她。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农学研究院可不是一个轻松的单位,经常需要自己去到田里实地考察和研究,袁隆平觉得很多男性都受不了这个苦,更何况女性,他认为段美娟可以去一个轻松一点的岗位。
但是段美娟并不觉得自己女性的身份有什么问题,她认为自己甚至可以做得比男性更出色,袁隆平被她的热情和坚持所打动,于是打算让她先试试,看看是不是“真金”。
于是段美娟就和袁隆平签订了一个长达五年的协议,然而,段美娟在这五年很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而后还有人笑称,要当袁隆平的媳妇可真不容易,要去稻田里干五年才能被认可啊。
看到这里,想必没有人担心我国的农业发展停滞了吧,袁隆平很早以前就考虑到了自己身体不能够支撑自己高强度工作的时候,是应该有个人接他的班,继续推动中国的农业发展。
袁定阳和段美娟这一对夫妇想必可以接过袁隆平的衣钵,让我国的农业水平保持在世界前列。例如,二人曾经共同参与的项目——高产转基因高产水稻新品种培育,就将我国的水稻事业推向了新的高峰。
现在,吃饭早已经不是我们的头等问题了,追求高品质、有质量的问题才是我们的首要。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的农业不需要发展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任何一个时间里,粮食都处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不能因为生活好了就对农业发展有所轻视。
然而好在我们仍旧是有许多优秀的农学专家,他们不断在农业领域取得新的成就,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最基本的保障。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我国在几十年前人口就已超越了10亿,一直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由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才开始,发展远远落后发达国家。
十几亿人口首先要面临的就是吃饭的问题,而传统种植水稻的方法所得到的粮食远远满足不了这么庞大的人口需求。未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有一位专家一直奋斗在一线,不断研究怎么让稻田长出更多粮食的方法,他就是袁隆平,闻名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
但是1930年出生的袁隆平已经91岁了,即使他想一直在一线为我国的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他的身体已经不足以支撑他在稻田里高强度的工作了。那么,随着袁隆平的逐渐淡出,还会有人接替他的位置,继续让我国在农业领域领先世界吗?
其实,袁隆平早就想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并且已经培养出了足以胜任这个岗位的接班人,他就是自己的小儿子——袁定阳。
袁隆平为了我国的农业发展,让中国人民都能够解决温饱的问题,几乎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水稻事业。并且,当他已经在杂交水稻取得突破性成果,大家都能吃饱饭的时候,依旧奋斗在一线,而不是选择退休享受人生。
如此专心忙于工作,自然是无暇顾及家人的。袁隆平曾经给自己的母亲写过信,信中满满都是自己的真情流露,因为工作的问题,没有抽出时间陪伴母亲和自己小孩成长。但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国”大于“家”的传统,十几亿人吃饭的问题,袁隆平不可能不管。
袁隆平有三个孩子,长大之后也都很优秀,然而他们并没有因父亲的光环,都选择从事农业方面的研究。
大儿子袁安定下海经商,当起了老板,二儿子则在金融领域崭露头角,后面担任了隆平高科的副总裁,最后的小儿子袁定阳,则是从小受到了父亲的感染和熏陶,对农学非常感兴趣,长大以后也继续在农业领域深耕。
早在袁定阳还未成年的时候,每次袁隆平出门去当地考验查证和研究,他就会跟着父亲一起去,无论刮风下雨,都紧跟着父亲进行学习。而到了他考上大学选择专业,也是毫不犹豫就选择了自己十分喜爱的农学,真正开始自己在农业领域的研究。
在大学期间的袁定阳表现出了比周围同学更高的热情,因为很少有人真正的热爱农学,尤其是还要亲自去稻田里当地考验查证,做研究。但是袁定阳不一样,他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是真正的热爱这个行业,也准备像父亲一样将自己的余生献给农业。
大学的时候,他就进入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跟随父亲做了一名非常普通的研究员助手,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不断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作为袁隆平的儿子,不光是自己,周围人都对他很有高的期待,如果只做一名普通的研究员,显然是不够的,他应该去追寻更远大的目标。
因此在进行水稻研究的同时,他还报考了研究生,进入湖南农业大学进行学习。研究生毕业后又去香港大学读了生物学的博士。可以说,他对于农业方面的积累已经很充分了,可以可以称为一名专家了。
而除了在学业上取得成功之外,袁定阳也在婚姻上收获了圆满,只是这段感情来得并不那么容易。
袁定阳的妻子叫段美娟,也是一位农学家,在农业领域很有出色的成就,段美娟曾经主持过十多个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并且她也是一位一直奋斗在一线的人,经常跑到稻田里去进行实地考察。
1997年,大学毕业刚不久的段美娟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应聘研究员,正好是袁隆平面试她,虽然对她的简历非常满意,但还是拒绝了她。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农学研究院可不是一个轻松的单位,经常需要自己去到田里实地考察和研究,袁隆平觉得很多男性都受不了这个苦,更何况女性,他认为段美娟可以去一个轻松一点的岗位。
但是段美娟并不觉得自己女性的身份有什么问题,她认为自己甚至可以做得比男性更出色,袁隆平被她的热情和坚持所打动,于是打算让她先试试,看看是不是“真金”。
于是段美娟就和袁隆平签订了一个长达五年的协议,然而,段美娟在这五年很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而后还有人笑称,要当袁隆平的媳妇可真不容易,要去稻田里干五年才能被认可啊。
看到这里,想必没有人担心我国的农业发展停滞了吧,袁隆平很早以前就考虑到了自己身体不能够支撑自己高强度工作的时候,是应该有个人接他的班,继续推动中国的农业发展。
袁定阳和段美娟这一对夫妇想必可以接过袁隆平的衣钵,让我国的农业水平保持在世界前列。例如,二人曾经共同参与的项目——高产转基因高产水稻新品种培育,就将我国的水稻事业推向了新的高峰。
现在,吃饭早已经不是我们的头等问题了,追求高品质、有质量的问题才是我们的首要。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的农业不需要发展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任何一个时间里,粮食都处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不能因为生活好了就对农业发展有所轻视。
然而好在我们仍旧是有许多优秀的农学专家,他们不断在农业领域取得新的成就,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最基本的保障。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